公司邮局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问题解答  
【 字体: 】【打印此页】  
近五年室内地图导航市场的发展前景?

发布日期:[2013/9/12]    共阅[2249]次
    上周,36氪通过报道国内室内定位导航初创公司“智慧图”,在知乎上引起了关于室内定位的话题讨论。文中我们提到,作为室外地图的“最后一公里”,室内地图定位还处在蓝海阶段。Google、百度、甚至可以说国内外几乎所有叫的出名的科技巨头在室内定位这块都掌握了较成熟的技术。但目前来看,室内导航离真正的大众型产品还相去甚远。
于是,知乎上一名叫歆盐的用户就有疑问了:为什么科技巨头掌握了技术却不急于占领室内地图导航市场?话题一出,立刻引发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讨论,其中不乏精彩回答。这里我想转载(已获知乎官方授权)一名叫做JK Cen(新浪微博ID @Asummm )网友的看法。他从巨头间的博弈、技术成熟程度与商业价值的成比等角度切入,用非常接地气的叙事方式给了我们一个较透彻的分析。
巨头间的博弈
这个问题好大,同时又很小,说到底室内导航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考量。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预期的商业产出跟投入不能匹配起来的时候,特别是投入远远大于可预见的产出的时候,那还不如不做。具体来说,在室内导航这块,投入不仅仅是可以看见的资金,还有各方面的不能看见的关系需要疏通、各方面的利益需要平衡。
目前室内导航最直接的方案是基于WiFi的,基于RSSI的三点定位和Finger Printing,纯技术的讨论可以放到后面。我们都知道,WiFi很成熟、而且几乎家家户户(或者说办公和商业场所)都在使用,安装和使用很方便,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支持(还有不支持的么?)。商业和办公场所是最能直接产生利润的地方,而这样的场合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能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源是搞工程的首要考虑吧。
但是这些现有的资源涉及很多的商业巨头:有WiFi接入点的生产厂商(如思科、华为),手机生产厂商(三星、苹果、索尼、HTC、诺基亚这种),还有操作系统(安卓、苹果ios以及微软WP),甚至是移动运营商(太多了)和设备商(像爱立信、华为)。目前还没有谁能一家掌控这几方面的资源,能够自己独立推出室内导航的产品,所有想要插足室内导航市场的公司(无论大小)都要看以上所有厂商的脸色。
特别是苹果在iOS 5(没记错的话)推出之后就不再提供能直接获取WIFI RSSI数值的API,直接导致一批做室内导航的公司销声匿迹,也直接导致这行业所有牵涉者都尴尬的局面——创业公司在观望苹果的意思(任何想做室内导航的公司都不想错过广大高富帅白富美苹果用户吧)。
苹果看到谷歌早三四年就开始收集世界各地的WiFi接入点数据,它自己起步太慢了而且没有搜索方面的技术,所以要先缓缓,收购了WiFiSLAM,就不告诉你我准备干什么。谷歌不想自挑大梁(因为怕WiFi接入点厂商“敲诈勒索”,还是觉得这应用的商业潜力太小?),说安卓的API都有啊,你们创业公司可以自己去做啊。这时,WiFi接入点生产厂商、手机生产厂商和通讯运营商惊觉:有我们的事么?!(其实大大的有,细节后面再说)就这样,牵涉者陷入死循环,这盘棋太大,没有一家巨头能自己做起来。所以不是他们不急着占领,而是不能。这是解答开头这个问题的一个方面。
室内定位技术成熟程度没有达到足够的商业价值
另一方面是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精度还是很低,现在一般说理论精度是3-5米(说实际精度有点伤感情,我就姑且以这个精度来做参考)。我可以提出一个观点:室内定位的商业价值跟精度成正比、甚至是指数关系——精度越高,商业价值越大。当精度是3-5米的时候,我能判定你是站在7-11便利店门口还是杰克琼斯门口;当精度是1米的时候,我则能判定你是站在可口可乐的货架前还是杜蕾斯的货架前。这时候手机给你推送的广告就完全不同一个概念了。那么巨头们没有“急着占领室内地图导航市场”的另一个原因在于WiFi能提供的精度(可能)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商业价值,以至于他们不敢投入未知的成本做这件事。这里说的成本不仅仅是研发成本,还包括跟商家建立商业模式的努力。
在IT产业引入更高精度的室内定位技术困难重重
前面可以看到,WiFi这样的精度是不够的,就室内定位来说,WiFi被其他可以提供更高精度的技术取代是可以预见的。但是要引入这样的技术到现在已经很成熟的、基于智能手机的IT产业生态环境仲则困难重重,这也就是巨头们没有“急着占领室内地图导航市场”的第三个原因。
有人说蓝牙,现在新出的智能手机都支持蓝牙4.0,技术也很成熟,精度在0.5-1米,但是这需要在应用场所安装N多的蓝牙接入点(beacon,一般叫节点?)才行,这样的费用谁来出、谁愿意出?最理想的方案是把蓝牙接入点集成到WiFi接入点去——但是这么大的一件事你考虑过思科的感受么?而且现在安卓其实还不支持蓝牙4.0,一联想到苹果则不开放读WiFi RSSI数值的API,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哭了。
而其他的替代技术,都各有缺点:比如说超宽带(UWB,现在已经有好几家厂商处于pre-production的阶段了)。超宽带的精度可以达到0.1-0.3米,因为超宽带的通讯距离比蓝牙更远,所以需要的接入点的数量就可以减少很多,但是手机厂商在没有看清楚商业前景之前,大概都不敢随便添加一个器件在手机里面(成本增加20块,售价估计就得贵200了吧)。
再说4G通信LTE-Advanced,未来的LTE-Advanced也将支持定位,据说精度在1-3米(大批GPS厂商估计也中枪冒汗了吧,但是这目前还在研究阶段,这个数字你们看看就好)。但是通讯运营商要全面铺开LTE网络也得等七八年吧,时间窗口太长了点。
这些方案都各有优缺点,什么时候能够应用起来(甚至能不能应用起来)有时候并不是对技术的选择,而是市场、商业策略和巨头们的造化问题。呼应之前的问题,对WiFi接入点厂商、手机厂商甚至是通讯运营商来说,他们之间也有较劲和制衡,但他们更多的考量在于,他们不想那么费劲费钱自己把相应的硬件和网络都铺好了,却眼光光看着谷歌苹果这种做应用层的软件巨头赚大头啊!!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造成科技巨头“不急于”占领室内导航市场的三个原因。那么这个问题就无解了么?
也不是!破冰之举我看有几个:
第一是苹果重新开放读取WiFi RSSI数值的API,那么之前沉寂下来的好多初创公司又活过来了,尽管定位精度不高,但是基于WiFi的方案已经暂时够用了,基于位置的广告推送更加精准了,能支持着google的市值又翻几番了——慢着!!苹果开放API会帮google市值翻几番?!!我是苹果我也不干!!
第二是由行业联盟商讨好整个行业的方案,采用一种性能较好并且普遍被接受的技术,确定好大家的分工以及这个市场的蛋糕该怎么分,有这样的联盟么?有!请搜In-Location Alliance并看一看这个联盟现在都有哪些成员了,这时候你和你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吧?有意思的是,几个在室内导航最活跃的巨头都没有加入这个联盟,比如谷歌,再比如苹果、思科、爱立信。有人可能还会说没有百度——什么?!百度是谁?
以上是我的愚见,望指教!
作者:丁伟峰
【 字体: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关闭】  
地址: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深圳,台湾,武汉,海口,福州,沈阳,西安,太原,兰州,南昌,南京,重庆,成都,湛江,南宁,贵阳,昆明,新疆,郑州^^^^^^^^^ 电话:4006-232-001 路电:0585-31432 Email:ok@howjust.com
Copyright (c) 2007 www.howjust.com All rigths reserved
QQ:504895611 719136742 『HowJust弘璟』公司注册商标

湘ICP备13004440号-2